Z12CN17-07Az(標準寫法為Z12CN17-07)是一種亞穩(wěn)定奧氏體不銹鋼,以其的冷變形強化能力和均衡的力學性能成為工業(yè)領域的關鍵材料。該鋼種通過精密調控鉻(Cr)、鎳(Ni)、錳(Mn)等元素含量,形成亞穩(wěn)態(tài)奧氏體組織,在冷加工過程中可誘發(fā)馬氏體相變,從而實現高強度與韌性的協(xié)同提升。其核心優(yōu)勢包括:
高強度與輕量化:冷變形后抗拉強度可達1500 MPa以上,同時密度僅7.93 g/cm3,適用于減重設計;
環(huán)境適應性:在大氣、潮濕環(huán)境中耐腐蝕性優(yōu)異,但弱于高鉬不銹鋼(如316L);
加工靈活性:兼具優(yōu)異的冷軋、沖壓成型性,可制造復雜幾何部件。
Z12CN17-07Az的化學成分設計以鉻鎳為核心,輔以碳、錳等元素協(xié)同作用:
鉻(16.0–18.0%):形成致密氧化鉻(Cr?O?)鈍化膜,抵抗大氣腐蝕與氧化,同時提升基體強度;
鎳(6.0–8.0%):穩(wěn)定奧氏體結構,抑制冷變形過程中的脆性相析出,保障低溫韌性;
錳(≤2.0%):提高淬透性并抵消硫元素的有害作用,增強加工硬化效率;
低碳(≤0.15%)與低硫(≤0.03%):減少晶間腐蝕風險,優(yōu)化焊接性與冷成型性;
氮(≤0.10%):通過固溶強化提升強度,但需嚴控含量以避免韌性損失。
冶金設計邏輯:通過亞穩(wěn)態(tài)奧氏體組織,在冷軋、沖壓等加工中誘發(fā)應變誘導馬氏體(SIM),實現“加工即強化"的效果,突破傳統(tǒng)不銹鋼強度瓶頸。
物理特性
熱穩(wěn)定性:熱膨脹系數16.9×10??/K(0–100℃),熱導率16.3 W/(m·K)(100℃),匹配多數金屬結構件,減少熱應力變形;
電磁特性:無磁性(奧氏體態(tài)),電阻率0.73 μΩ·m,適用于電磁敏感設備;
密度與熔點:7.93 g/cm3(20℃),熔點1398–1420℃,輕量化優(yōu)勢顯著。
力學性能(冷變形后)
強度:抗拉強度520 MPa(固溶態(tài))→1500 MPa以上(冷軋70%變形量),屈服強度205 MPa→1200 MPa;
塑韌性平衡:延伸率40%(固溶態(tài))→8–12%(冷軋態(tài)),仍保留抗沖擊能力(沖擊功≥39 J);
硬度:固溶態(tài)≤187 HB,冷加工后可達350–400 HV,耐磨性提升。
核心工藝路徑圍繞“固溶+冷變形"展開:
固溶處理(1010–1150℃快冷):溶解碳化物、消除殘余應力,獲得均一奧氏體,為冷變形奠定基礎;
冷變形強化:
冷軋變形量30–70%:誘導馬氏體相變,強度隨變形量線性增長;
沖壓/拉深:需控制應變速率(≤0.5 s?1)避免開裂,適用于螺栓、彈簧片等;
焊接與后處理:
推薦激光焊或脈沖電弧焊,焊后需局部固溶處理(700–900℃)以恢復熱影響區(qū)韌性;
表面處理:電解拋光或鈍化處理(硝酸+氫氟酸溶液),提升耐蝕性。
工藝禁忌:避免超過800℃的長期熱暴露,防止σ相析出導致脆化。
軌道交通
列車車體結構件:高強度特性實現車身減重30%,同時耐受潮濕、鹽霧環(huán)境腐蝕(壽命≥15年);
轉向架彈簧與緊固件:冷軋態(tài)硬度保障抗疲勞性能(循環(huán)載荷>10?次)。
工業(yè)裝備
高負荷傳送帶鏈條:耐磨表面(350 HV)與抗沖擊性支撐連續(xù)重載運行;
自動化機械臂關節(jié):無磁性保障電機傳感精度,強度匹配高動態(tài)負載。
精密器件
電子設備卡扣與屏蔽罩:沖壓成型精度±0.05 mm,電磁兼容性優(yōu)異;
醫(yī)療器械結構支架:生物相容性滿足ISO 10993標準,用于非植入器械。
新興領域延伸
新能源電池殼體:抗電解液腐蝕(pH 2–12),輕量化提升能量密度;
航空航天緊固件:替代鈦合金降低成本,強度-重量比達1.5×10? N·m/kg。
其他材料規(guī)格切割和定制生產
SWRH42ACR
SWRH42ACR高碳鋼
U40202冷鐓鋼
B-HARDY550